2009年10月8日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馆和博茨瓦纳共和国青年、体育和文化部共同主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和博茨瓦纳国家博物馆联合承办的“绣之雅韵·中国刺绣精品展”,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的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作为中国政府在海外开展的一系列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文化庆祝活动之一,此展的举办也标志着业已深入的中博两国文化交流,又跃升致一个新的阶段。
“东方神韵”对“非洲节拍”
当晚的开幕式在非洲传统乐器拇指钢琴的伴奏中拉开序幕,典雅的中国刺绣在原始粗旷的非洲节拍中,更加显现出东方艺术特有的婉约之美。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刘焕兴,博茨瓦纳青年、体育和文化部长科克维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
科克维部长在致辞中表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博方对此深表钦佩和祝贺。此次展览的举办,为博茨瓦纳民众了解中国文化开启了一扇重要的窗口。对于3名中国艺术家不远万里而来,她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当地的艺术工作者抓住宝贵机会,与中国专家交流技艺,切磋学习。
刘焕兴大使在致辞中感谢博茨瓦纳青体部和国家艺术馆为展览举办提供的大力支持,强调此次展览作为中博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增进中博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他表示,中方愿继续加强两国在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欢迎博方的艺术家在适当的时候访华交流。
开幕式现场气氛热烈融洽。博外交部代理常务秘书乔治、哈博罗内市市长莫泰、博茨瓦纳大学常务副校长奥拓吉利等博政府官员、艺术家和社会名流,驻博的各国使节,以及在博的中资机构、企业和侨胞代表应邀出席了开幕式。100多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一边参观展览,一边叙谈友谊。中国刺绣作品的精美绝伦与巧夺天工,让非洲观众深深折服。在现场表演绣功的中国艺术家,其精湛的技艺更是令在场观众赞不绝口。
项目虽小,运作精致
本次展览虽然规模不大,但37幅绣品的挑选却颇费心思,不仅所涉题材广泛,而且技法类型多样,件件堪称精品,代表了中国苏绣流派的较高水平。从传统的平针绣、打籽绣,到现代创新发展的乱针绣、虚实绣,这些精细无比、巧夺天工的瑰宝,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厚底蕴和创新活力,令人叹为观止。
为进一步充实此次文化交流的内容,在随后的一周时间里,中国随展艺术家在展厅内组织了两次现场教学,向当地的手工艺人传授中国的刺绣技艺。其报名之踊跃,学者之用心,大大超出了主办方的预期。另一方面,在博方的安排下,中国代表团也参观了一些当地的艺术机构,与博茨瓦纳的文化工作者相互切磋,深入沟通,实现了丰硕的交流成果。
得益于我驻博使馆和当地接展机构的精心筹备和积极宣传,此次展览虽然只有短短一周的时间,却在博茨瓦纳当地引发了巨大反响,掀起了一股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潮。为了不错过这一领略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难得机会,许多观众都驱车上百公里,从外地赶来参观。博方接展机构也多次提议,希望能够延长展期。
博茨瓦纳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以及《华侨周报》等当地中英文主流媒体,都对展览进行了追踪报道;高度评价展览的艺术水平,充分肯定此展对于推动中博关系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特殊时机的特殊意义
中博两国自1975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发展平稳,高层交往不断。博茨瓦纳政府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中国提供的各类援助也对博经济社会的发展帮助很大,深得博民众的好感。尽管相隔遥远,但亚非之间的浩瀚大洋和千山万水,并没有阻隔双方在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根据两国签订的文化合作协定,每年双方都会安排一些文化交流项目。特别是随着2009年孔子学院在博茨瓦纳大学正式成立,博民众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兴趣更加浓厚。
2009年恰逢祖国60华诞,在国庆期间策划推出的此次展览,正是中国政府利用这一特殊时机,通过文化交流的形式,开展对非工作的一项重要活动。展览不仅向非洲人民介绍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播散下了交流与合作的种子,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中博之间的传统友谊。从文化外交的角度来看,它的成功举办,有力配合了国家整体外交工作,对于扩大中国在非洲地区的影响,必将发挥长期的作用。